能够防病毒。
医疗普外口罩使用的是YY0469-2011规范,这类口罩本来是供外科医师在做手术的时候使用的。因此,相对于普通口罩而言,普外口罩的防液态飞溅能力非常好,其对空气中超过5μm颗粒,过滤效果≥90%。
可见,在防飞沫(病毒的重要感染媒介)的能力上,普外口罩早已特别优秀。对于普通人来说,普外口罩就可以满足日常要求。
目前我国医疗口罩主要分为3种:防护级别最高的医疗防护口罩,手术室等有创操作环境常见的医疗普外口罩与普通级别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口罩。
1.医疗防护口罩与佩戴者脸部具有较好的贴合性,可过滤空气里的颗粒,隔绝飞沫、血夜、血液、分泌物等污染物,对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可达到95%以上,是应对空气传播疾病常见的安全防护用具。
常见的医疗防护口罩有弧形、蝶形等。
2.医疗普外口罩是手术室等有血液、血夜溅出风险环境常见的医疗口罩,可阻隔血夜、血液越过口罩污染佩戴者,同时对细菌的过滤效率有95%以上,但对颗粒过滤效率有限,且多为长方形设计,与脸部的密合度不如医疗防护口罩那么严实。
常见的医疗普外口罩有绑带式、耳挂式等。
3.普通的医疗口罩,名字较多,名字中没有“防护”“普外”字样的医疗口罩都是普通级别的医疗口罩,该级别口罩不要求对血夜具备隔绝功效,也没有密合性规定,因此仅限于一般医疗环境配戴应用。
常见的一般医疗口罩多为耳挂式,外观与耳挂式普外口罩比较相似。
目前,海外包含WHO对N95口罩的绝佳配戴时间一直没有明确结果,我国也尚未对口罩的使用时间做出有关规定。
有学者对N95医疗防护口罩防护效率及配戴时间做了相关研究,数据显示,N95口罩配戴2天,过滤效率依然保持在95%以上,呼吸阻力变化不大;配戴3天过滤效率降低至94.7%。
美国CDC给的建议是,在没有口罩充足供应的情形下,只需设备没有被显著搞脏或受损(如皱褶或撕破),就可以选择重新使用。在出现以下情形时,应及时更换口罩:
1.呼吸阻抗显著增加时。
2.口罩有破损或损坏时。
3.口罩与脸部没法密合时。
4.口罩受污染(如染有血迹或飞沫等异物时)。
5.曾应用于个案病房或患者触碰(由于该口罩已被污染)。
1.戴口罩前要洗手,或者在戴口罩环节中防止手接触到口罩内侧边,降低口罩被污染的可能。
2.分清楚口罩的里外、上下;KN95口罩有印字一面为外边;金属条/海绵条一端端是口罩上方。
3.不要用手去挤压口罩,包含N95口罩,都只能把病毒防护在口罩表面,假如用手挤压口罩,促使病毒随飞沫湿透口罩,还是有机会感染病毒的。
4.一定要尽量使口罩与脸部有较好的密合。简单测试方法是:戴着口罩后,用力呼气,气体无法从口罩边沿漏出。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