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体现为阴囊表皮可见针头大小的,成群的丘疹和水疱,边沿呈弥漫型。继续发展时,水疱有时结合形成较大的疱,疱破裂后产生糜烂面,有渗液,浆体干后产生痂,阴襄肿胀,有继发感染时则有脓液流出,以后发炎逐渐减轻,肿胀渐消,分泌物减少,丘疹和泡疹不再发生,糜烂痊愈。但有部分病人因为搔抓肌肤明显浸润增厚,产生或多或少苔藓样变,则急性湿疹已向慢性湿疹转换。
慢性湿疹依据临床症状分成干躁型和湿冷型两种。湿冷型整个阴囊肿胀突显,有轻度糜烂、溢液、结痂和明显浸润、肥大,皱褶深阔,稍发光,色素加深,阴襄比平常明显增大,因为严重发痒间有累累抓痕。另一种为干燥型,浮肿增厚不如前者突显,有薄痂和鳞屑,呈灰色,因为浸润增厚,间有裂缝,会有不规则色素消退。
急性湿疹发炎,症状减轻后,皮疹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但搔抓后仍发生糜烂.急性,由急性病损推迟4周以上,以一种皮损迁延不愈而转变成急性,糜烂、渗出较急性期减轻,肌肤轻微变厚。急性湿疹为处于急性与慢性湿疹间的阶段,常因为急性湿疹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使病情迁延所致。皮损较急性湿疹轻,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只有少量水疱及轻微糜烂。
脂溢型常见于1~3月的小婴儿,其额头、颊部、眉心皮肤潮红,被覆黄色油腻性鳞屑,头部会有较厚的黄浆体痂。之后,颏下、后颈、腋及腹股沟会有擦烂、潮红及渗出。其母孕期常常有脂溢性皮炎或较严重的痘痘。患者一般在6个月后改进饮食时可以自愈。
渗出型湿疹常见于3~6月肥胖的宝宝。先出现在头面部。除口鼻周边不易发生外,两脸颊可见对称小米粒大小红色小丘疹,间有小水疱及红斑,底材水肿,块状糜烂渗出,黄浆液性结痂偏厚。因抓痒普遍流血,有黄棕色软痂皮。剥掉痂皮后外露红色湿烂面,呈颗粒,表层易流血。如不及时治疗,可向躯体,四肢及全身扩散,并可以继发感染。
干躁型湿疹常见于6个月~1岁小孩,或在急性亚急性期之后。肌肤体现为丘疹、肿胀、硬性糠皮样起屑及鳞屑结痂,无渗出,多见于脸部、躯体及四肢伸侧面。通常合并一定程度的缺乏营养。
肛门湿疹病发于肛门处,亦可涉及周边肌肤,皮损常以浸润肥大,潮湿或少量渗出,也能造成干裂,剧痒。
手部湿疹的最大特点是会受气候影响,易患冬季加剧,而夏季减轻。经常侵害指背,皮损表现浸润变厚较明显,可伴干裂及起屑。瘙痒难名,往往因洗洁剂等刺激而招致病情严重。
耳朵湿疹惯发在耳背皱壁处,中医称旋耳疮。皮损呈红斑、糜烂、渗出少量、结痂及干裂。多对称分布、痒感较著、易并发感染。以儿童病人居多。
女阴或阴襄湿疹多发生于女阴或阴囊部位,皮损呈红斑、糜烂及渗出,也可发生苔藓样变,色素沉淀显著,该部湿疹、因为神经分布丰富故主动奇痒难忍。
小腿湿疹临床较为常见,好出现于胫部内、外侧边,遍布对称,疹子表现与急性或慢性湿疹相同。一些病人并发静脉曲涨,多在小腿下三分之一处,患部因血液回流阻碍,可导致慢性淤血,部分色素沉淀颇著,有些还可发生贵疡。
胸部湿疹常见于女性,常在哺乳期易患该病。好发于乳头、乳晕及其周围,通常两侧同时受累。疹子呈红斑、浸润、糜烂、渗出及结痂,有时伴干裂。主动痒甚,并有轻微痛感。若终止喂奶,病症可迅速改进,直到获痊愈。
上一篇 : 腋下淋巴结肿大疼痛怎么回事(腋下淋巴结肿大)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