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健康养生网,关注健康养生知识!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打嗝怎么治疗(老打嗝是什么病的前兆对于持续两天或时间超过1个月的打嗝)

打嗝怎么治疗(老打嗝是什么病的前兆对于持续两天或时间超过1个月的打嗝)

发布时间:2024-02-23   作者:幸福天使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摘要打嗝又称呃逆,指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由横膈膜痉李收缩引起,是一个常见的生理现象。若频频打嗝不能自已,便属于病态,需要治疗,建议采取以下紧急措施处理治疗。

打嗝怎么治疗(老打嗝是什么病的前兆对于持续两天或时间超过1个月的打嗝)

喷嚏治打嗝

原理:运用打喷嚏的方式,改变打嗝病人的呼吸频率,刺激鼻咽部,可有效缓解打嗝。

方式:用软的棉花棒向鼻腔轻轻刺激或用鼻子闻一下胡椒粉、辣椒面都能够快速打喷涕来止嗝。

低头喝温开水治打嗝

原理:因胃里离膈肌较近,低头喝温开水时可从内部温暖膈肌,同时低头动作会使内脏靠近膈肌起到按摩作用,减轻膈肌痉挛,达到止嗝的效果。

方式:喝一大口水含在口中,随后立正站起,竖直低头90度,再最大程度地往上仰头,尽量保持咽喉的紧迫感,迅速吞咽含在口中水,再重复动作1次,打嗝即可缓解。

自我按摩治打嗝

按摩手法

1.推擦膻中:用大鱼际推擦膻中穴约1分钟。

2.点按内关:用拇指指尖轻按内关穴约1分钟,以涨痛难耐为度。

3.按揉翳风:按揉翳风穴约1分钟,以部分酸疼为度。

4.掐按素髎:用拇指指尖掐按素髎穴约1分钟,以涨痛难耐为度。

5.掐按攒竹:双手拇指掐按攒竹,以疼痛难忍为度。

选穴位置及作用

膻中

定位:在乳房,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胸痹心痛、腹部疼痛、心悸、闹心、呼吸不畅、过胖、过瘦、呃逆、干咳、气喘、咯唾脓血;孕妇缺乳症、乳腺炎、噎嗝,收缩等。

内关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筋腱与绕側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疼、眼睛充血、恶心呕吐、胸肋痛、上腹痛、心餃痛、月经痛、呃递、腹泻、精神失常等病症。

素髎

定位:在面部,当鼻头的正中间。

主治:鼻塞、鼻衄、鼻流清涕、鼻中肉、鼻渊、酒渣鼻、惊厥、昏建、新生儿室息等病症。

翳风

定位:在耳垂后才,当乳突与下颌骨之间的凹处。

主治:耳呜、失聪、口眼噅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病等病症。

攒竹

定位:在面部,当眉梢陷中,眶上切迹处。

主治:头疼、口眼喝斜、看着不明、落泪、目赤肿痛、眼脸叫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等病难。

米醋止呃方治打嗝

秘方:米醋。

用法:打嗝发病时服米醋10~20ml,一般可立即生效,止后发作再服仍效。

作用:米醋味酸苦性温,酸主收敛,能散察祛毒,下气消食,故中焦虚寒胃气上逆之呃逆用之甚高。

食疗治打嗝

1、甘庶生姜

秘方:甘蔗榨汁120mL,生姜汁1汤勺。

用法:两汁和匀,炖温饮服。

作用:清热利湿,平胃降逆。主治呃逆连声、口臭烦渴、面赤心烦

2、茶柿蒂饮

秘方:茶10克,柿蒂3个。

用法:茶、柿蒂用开水冲泡,温饮频服。

作用:主治胃寒呃逆。

3、干姜半夏煎

秘方:干姜、半夏各10克。

用法:共研粉末,水煎,慢慢喝下。

作用:本方温中祛寒,主治寒凉呃逆。

4、陈皮姜椒煎

秘方:陈皮30克,姜片18克,胡椒10粒。

用法:上药水煎,缓缓咽之。

作用:主治胃寒呃逆。

5、苏叶陈皮饮

秘方:干苏叶和陈皮各10克,米酒适当。

用法:上2味用相等酒水煎汁,分批服。

作用:主治胃寒呃逆。

咽部吸进鲜姜汁治打嗝

秘方:新鲜姜片50克。

用法:将姜片洗净去皮,切细捣碎,挤压姜汁;再用消毒棉花团扎于竹筷上(须固定,防止吸进气管),饱吸姜汁;然后令患者取半仰卧,张开口腔,术者右手用压舌板压着其舌体,曝露其咽后壁,右手持竹筷与舌头成45度角,将姜汁棉团轻轻送人咽部,反复轻触咽后壁左右两边(这时嘱病人大口呼吸,以防恶心干呕),30秒至1分钟,打嗝可止;抽出竹筷,让病人静卧30分钟,不能饮水进餐。若有发作,多在反复上法后马上打嗝。

就医治疗

如病人打嗝频繁,持续时间长,选用以上止嗝方式均不管用的,应尽快就诊医治,可能为下列疾病导致的打嗝病症,需对症治疗,必要时需服食有关治疗药物或进行手术治疗。此外若是中老年人或生病者忽然打嗝接连不断,可能提示有疾病或病情严重,更需引起关注。

老打嗝是什么病的前兆

针对不断两天或时间超1个月的打嗝被称作不断或顽固性呃逆,多为下列病因造成:

1、中枢系统病损

(1)血管性病因:卒中、梗死、系统化红班狼疮性血管病及动脉瘤。

(2)肿瘤:星形细胞瘤、血管瘤、脑干肿瘤。

(3)炎症性疾病: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

(4)创伤:脑挫伤

(5)其他因素:癫痫、颅神经疱疹感染、帕金森综合征。

2、外围性病因

(1)胸骨:纵膈病症、淋巴瘤及膈肌肿瘤。

(2)心脏:心肌梗塞。

(3)消化道:食道瘤、胃食管反流病、胃扭转、幽门螺杆菌感染。

(4)下腹:妇科肿瘤。

(5)其他:癌病。

3、操作及药品

(1)手术:麻醉或术后并发。

(2)化疗:化疗药及激素。

(3)药品:抗帕金森药品、精神科药物、阿奇霉素、吗啡。

(4)其他操作:心脏起搏器、射频消融术、中心静脉置管、食道支架植入术、支气管镜检、气管切开。

(5)其他操作:电解质紊乱、乙醇摄取、肺结核、慢性肾衰。

申明:本站内容仅做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