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邪是夏季最重要的煞气,夏天汗出过多带去体内体液,进一步发展会导致气阴两虚。
气伤了之后,促进血液运行能力就弱了,因此血夜容易运作缓慢,很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病,特别是脑梗、心梗。
1.生脉饮。取补气的人参5克,清热补阴的麦冬5克,敛气、敛津的五味子5克。把山参、麦冬、五味子放到杯子里用热水焖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喝焖出来的水即可。
这些药材可以反复冲泡,冲泡到最后还可以将这三样吞掉。
2.清爽绿豆粥。准备黑豆30g,芦根9g,生甘草3g,先把芦根、甘草用纱布包好,加水适当与黑豆同煮,去药包后饮用就可以了,能降暑解暑。
大暑季节,气候炎热,大家更容易“上火”,发生咽痛、心烦、失眠等症状。加上大家汗出过多,促使体内的水分遗失提升,也会有口干喜饮、唇干舌燥、尿赤缺少等症状。
1.吃苦味。苦味食物都属于寒性特性,具备清热利湿、化湿健胃的作用,特别适合于在炎热的夏季食用。
苦瓜的“苦”,是营养的关键和精髓!中医讲,苦瓜味苦,有清热去火、清心除烦的功效。如果发现自己身上长痱子,就可以在餐桌上添加苦瓜。
2.煲水鸭。大暑老鸭胜补品!鹅肉可以去热清火、解暑。教你一道冬瓜水鸭汤。
准备1只水鸭,连着东瓜、葱、米酒、姜等放入锅里加水,用大火把水烧开后,再改文火煲两个小时左右,然后加入食盐即可。
中医“四季养生”的理论认为夏属火,通心,心阳在夏天最为旺盛,作用最强。人容易焦躁不安、口干闹心、心慌气短,所以,暑天养心很重要。尤其小暑大暑,出汗多,体力消耗大的时候。
1.睡个午觉。中午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这时如果能睡个午觉,放松休养一下,能养心。可以选择仰卧或侧睡,放松身体肌肉,排除杂念后,心静了,自然就可以安然入睡。
2.熬点荸荠水。能清热利咽、凉血解毒,对养心护心还能起到协助保健的功效。将10~15个荸荠去皮后,添加200毫升水,将荸荠煮熟后即可,荸荠水煮好后稍微晾一下,再放些蜂蜜就可以喝过。
大暑季节,降水日益增多,湿邪最易乘机而入。
暑湿侵害人感受发生嘴中粘腻、头晕脑胀、身体困重等不适,不但皮肤感觉黏黏的,连内脏也黏滞起来,这就使得有的人出现咳嗽痰黏、鼻流浊涕、闹心口干、嘴中粘腻等症状,甚至旧疾复发。
1.运动微流汗。适度流汗有助祛除体内多余湿气。年轻人徒步、跑步,老年人打太极拳,都是出微汗适合的运动。
2.睡前泡泡脚。睡前用热水泡脚,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加快湿气排出,减轻下肢浮肿,还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3.来杯香荷饮。香薷10克,菏叶10克(或鲜荷叶30克),陈皮10克,薄荷5克,先把香薷、菏叶、陈皮三味药煎制30分钟,再倒入薄荷煮5分钟即可,可加适量白糖调料,代茶饮,能解暑祛湿。
大暑前后湿气重,脾胃运化能力差,人的消化作用相对较弱。
如果长期穿梭在空调与炎热环境里,冷热失调,假如大量喝冰镇啤酒、吃冰激凌,更容易发生胃肠道疾病,没有胃口吃饭等。
1.玉米糊。玉米属于平补的食物,能调中健胃,无论是哪种体质的人,都能够适当吃一些。给你推荐一款山药玉米糊,买些玉米粉和山药粉,然后按3:1比例熬成粘稠,对胃很好。
2.橘皮茶。橘皮10克(鲜皮翻倍),冰糖适当,用热水浸泡后代茶饮。能行气开胃、燥湿化痰。
上一篇 : 蜱虫叮咬后怎么处理(发现孩子被蜱虫叮了怎么办)
下一篇 : 如何给宝宝换尿布(如何给宝宝换尿布才正确)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