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枸杞、淮山各10克,梗米50克,盐适量。
做法
1.枸杞、淮山各自挑选;干米洗净。
2.锅里装水,烧开后,放入梗米、淮山药文火煨粥25分钟。
3.加入枸杞,续煮5分钟,放盐调味即可。
功能:本粥具有健脾益气、补肾益精的功效。适用于尿频清长、面色萎黄、气短乏力、食滞纳呆、大便稀疏、舌淡苔白等患者。
食物:前叶100克,淡竹叶12克,甘草10克,冰糖适宜。
做法:将车前叶、淡竹叶、甘草放入锅中,水煎去渣取汁1碗,加入冰糖,代茶饮用。
功能:前叶甘寒,能清热利尿,清热消火,止咳化痰,渗湿止泻,适用于寒湿水肿、尿频、尿急、尿痛。
秘方:核桃肉、蚕砂。
用法:每次用核桃肉100-150克,蚕砂50克(略炒),防水顿服,每天2次即可。
功能:补肾缩尿,主要用于老年人夜尿。
原料:猪膀胱(猪尿)1个,益智仁20克。
制作方法:将猪膀胱洗净,将益智仁放入其中,用线扎好,用水文火炖熟,去除残渣,调味食膀光饮汤。每天一剂,7天一个疗程。
功能:小便,健脾胃,主治尿频。
原料:莲籽、芡实、枸杞各30克,桂圆20克,小米100克。
制作方法:将莲籽、芡实捣碎、桂圆去壳、小米放入沙锅中,加水用文火煮粥。代早餐吃。
功能:益肾、健脾、祛湿、缩尿,主治尿频。
秘方:玉米须15g、白糖5g。
制作方法:玉米须15g水煎,白糖代茶饮用。
功能:主治尿频。
肛门运动可以锻炼盆底肌肉的张力,有利于正常排尿。仰卧床边,头部和脚跟作为支点,抬高臀部,收缩外阴肌肉,然后放下臀部,放松外阴肌肉。这个周期是20次,每天早上和晚上一次。这项运动可以增强腰部、腹部、臀部、腿部和盆腔肌肉,并增强这部分肌肉和外阴括约肌肉的效果。
中医讲尿频,多是阴盛阳衰。建议你不要经常练习甩手功。因为手脚经络可以通过手甩、身摇、气鼓等有规律的运动来调动。
具体方法
头直,手自然下垂,脚分开,肩宽,眼睛平视,自然呼吸。然后双手同时向前,向后摇晃,身体也应该随着手自然前后摇晃。当向后倾斜时,路趾同时抓住地面,腰部,手,脚后跟,人的重心随着身体摇晃,但在脚底前后移动。
位置:小腹部,从上到下推肚脐,会触摸拱形骨骼,骨骼为脚趾骨,弧边中点为曲骨穴。
方法:手掌摩擦-用手搓热,一只手掌遮住肚脐,另一只手在曲骨穴上按摩1~2分钟。按压方法-用食指按曲骨穴50~100次。手指摩擦-用拇指顺时针摩擦曲骨穴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摩擦约2分钟,适合局部酸胀。
功能:曲骨穴是任脉、足厥阴肝经之会。曲骨穴虽然与水无关,但治疗的疾病都与水有关,因为它与膀光泌尿系统有很大关系,所以按摩这个穴位可以用来治疗各种排尿问题。
揉腰腹,中医认为老年人尿频通常是肾精摄入乏力,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真元”慢慢下降,尿频更容易发生和加重,对于尿频的治疗,老年人可以自己按摩腰腹。
1.揉腰
位置:腰部有腰眼穴,位于后腰,在第四腰椎棘突下,后中线旁开3.5寸,左右各一个。
方法:揉捏时,可以坐在凳子上,双手握住拳头放在腰上,用拇指显著关节按压腰眼,用力旋转揉捏,疼痛合适,每天揉50次。每天坚持这样做可以发挥很好的益气补肾作用。
2.揉腹
位置:腹部有一个关元穴。位于身体前中线的任脉上,脐下3寸。
方法:用一只手的中指在穴位上揉搓,穴位点甚至整个腹部最好有酸胀感,每次5分钟,应在睡觉前进行。按摩穴位具有补肾的作用,肾气足有力,尿频可去除。
女性尿频的大部分原因可能是由身体紧张、焦虑等心态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适当地控制日常饮用水量,调整情绪。我们可以听舒缓的歌曲,适当地锻炼,旅游和绘画来迁移焦虑,确保我们每天有足够的睡眠,防止头部过度紧张。同时,我们应该在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治疗。
如果尿频长期没有改善或伴有尿痛、尿少、血尿等疾病,应尽快就医,及时检查,可能是体内炎症或某些疾病引起的尿频现象,需要症状治疗选择有效解决尿频问题。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