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健康养生网,关注健康养生知识!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知识 >足太阳膀胱经经络示意图(足太阳膀胱经特效穴位图)

足太阳膀胱经经络示意图(足太阳膀胱经特效穴位图)

发布时间:2024-01-23   作者:木槿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摘要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经络中最长的一条,这条经脉上的穴位十分重要,它所联系的脏腑器官和肢体组织出现的病症包括头颈,眼部,腰骶及下肢后部的病症。下面来看看足太阳膀胱经经络示意图是怎样的。

足太阳膀胱经经络示意图(足太阳膀胱经特效穴位图)

足太阳膀胱经经脉示意图

源于目内眦(睛明穴),上额交会于巅顶(百会,属督脉)。

巅顶端支脉:从头顶到颞颥部。

巅顶端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络于脑,回出分离下滑项后,顺着肩胛部里侧,夹着脊椎,抵达腰部,从脊旁肌肉进到体腔,联系肾脏,属于膀光。

腰部的支脉:往下根据屁股,进到腘窝中。

后项的支脉:根据肩胛骨内缘直下,经过屁股(环跳,属足少阳胆经)下滑,顺着大腿后外侧,与腰部出来的支脉汇合于腘窝中,从此往下,根据腓肠肌,出于外踝后边,顺着第5跖骨粗隆,至小趾外侧端(至阴),与足少阴肾经相连。

足太阳膀胱经特效穴位图

攒竹:正坐或仰卧,在面部,当眉梢陷中,眶上切迹处。主治视物不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眼皮跳动,头疼,面瘫,呃逆。

睛明:正坐或仰卧,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边凹处。主治各种眼病,如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可缓解头疼,鼻塞,腰痛等。

大杼:正坐或侧卧,在后背,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头疼,眼花,干咳,鼻塞,颈部强急,肩胛酸疼,中风,癫痫,喉痹等。

气海俞:侧卧,在腰部,当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痛经,崩漏,痣疮,腰痛,肠鸣肚胀等。

关元俞:侧卧,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泄泻,小便不畅,遗尿,肚胀,腰痛等。

委中:侧卧,在腘窝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筋腱中间。主治腰痛,髋关屈伸不利,腘肌挛急,腿部痿痹;中风昏迷,中风偏瘫,癫疾反折;丹毒,疔疮,发背,腹疼,吐泻,中暑,自汗盗汗,疟疾,遗尿,小便难等。

承山:俯卧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天山之间,当挺直小腿或足紧跟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发生尖角凹处。主治腿痛转筋,腰背痛,脚气;腹疼,便秘,疝气;鼻衄,痔疾,癫疾等。

天山:在脚部外踝后才,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处。主治头疼,项强,肩背拘急,眼花,鼻衄,惊痫,难产,疟疾,腰骶疼痛,脚跟肿疼等。

足太阳膀胱经输通作用

输通方式:大腿后面中线就是膀胱经,按经络循行顺序各敲击数分钟即可,但因为其位置比较难以敲击,还可以用压腿的形式锻炼膀胱经。

输通作用:1.全身排毒,调整水液,维持身体代谢平衡;2.男性保健,有壮阳功效

足太阳膀胱经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目,背,腰,腿部部病症及其神志病;后背两条侧线的背俞穴及其它腧穴,主治与其他一些的脏腑病症和相关的组织器官病症,如小便不通,遗尿,颠狂,疟疾,目痛,迎风流泪,鼻塞多涕,鼻衄,头疼,及其项背,腰,臀部和腿部后面本经循行位置疼痛等。

申明:本站内容仅做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