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健康养生网,关注健康养生知识!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养生知识 >中药变质的主要因素(温度影响中药的成分在15°C)

中药变质的主要因素(温度影响中药的成分在15°C)

发布时间:2024-03-09   作者:如毒渗骨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摘要中药在贮存过程中,受外界诸多因素影响,质量会发生变化,下面来看看导致中药变质的主要因素

中药变质的主要因素(温度影响中药的成分在15°C)

温度影响

中药成分在15°C-20°C的条件下一般相对稳定,但随着温度提高,霉菌,病菌极易生长造成中成药长霉,生虫等,常年在湿热条件下容易使药物理化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中药变软,变形,蒸发,混浊等。

高温影响

1,霉变:大部分微生物属于嗜温性,温度的升高,有益于他们的繁殖和活动,从而加速霉变。

2,蒸发走油:气温上升,使含有芬芳属性的中成药,如红花油,薄荷油等蒸发,含脂肪油和挥发油丰富的中成药,因为高温而变软,或达到溶点,造成含有的油品向外外溢,影响药品品质。

低温影响

在低温条件下,有些中成药可发生化学物理转变,造成药力减少,甚至无效;如中成药的液体制剂,在低温条件下容易发生沉积;有些液剂药品会结冻胀破器皿,使药液外露,经济损失或减少药力。

气体要素

空气的组成很复杂,对中药影响较大是指O2,水蒸汽和灰尘,若中药存放不当,能与空气中的氧结合而变质,如挥发油受氧的作用造成树脂化,脂肪油容易氧化而结为小块,并能氧化酸败;散剂能吸附空气中的水,灰尘及有害物质,影响其品质及使其变质长霉。

湿度影响

空气中湿度越大,有些中药越容易发生潮解,变色,变形,长虫,黏连结团,霉变或稀释,而湿度过低,有些中药会出现风化或开裂。

生虫影响

生虫即病虫对中成药的蛀蚀,普遍危害中成药的虫害有谷象,米象,大谷象,香烟甲虫,虫蛾及满虫类等十种,一般病虫生长繁殖的最适合温度是20°C-35°C,相对温度为60%以上,湿度大,气温高时,病虫危害也最严重,故中药被生虫经常在夏秋季节发生。

霉变影响

霉变是指中成药表面或内部生长霉菌,一般危害中成药的常见霉菌有绿霉菌,黑酵菌,蓝霉菌,黄曲霉菌等,中成药的长霉与自身特性和含水量有关外,温度,湿度也是引起霉变的关键因素,特别是温度在20°C-30°C,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霉菌可大量生长繁殖。

中药变质状况有什么

霉变:即长霉,系中成药表面或内部生长霉菌的情况。

酸败:也称酵解,即中药经日光照射或高温,产生发醇,变味,变色而无法药用。

蒸发:是指药品高温下含有挥发油流失或走油;酒精蒸发后醇浸出物发生沉积,从而使有效成分丧失。

混浊沉积:是液体中药的常见变质状况,中成药的液体制剂在低温条件下容易发生沉积或变质。

申明:本站内容仅做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