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快速医治拉肚子,首先要明确自己拉肚子的病因是什么,不然一顿乱医治,不但药不对症,还可能加重病情,造成难以治愈,因此建议大家依据下列症状表现以及就诊查验来判定本身拉肚子是由哪种病因造成。
1.发病急剧:多见于急性痢疾、霍乱、食物中毒、肠易激综合征等病症。
2.慢性发病:多见于肠结核、慢性痢疾、慢性胰腺炎、肠癌。若不断两年以上,恶性肿瘤概率较小。
3.团体发病:多见于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药物中毒毒蕈中毒。
4.在长期使用抗生素后发病: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细菌引起的假膜性肠炎。
5.胃空肠吻合手术后发病;多见于食物直接人空肠的“乱倒”综合症,或盲袢内容物代谢不畅引起细菌感染。
6.小肠大部摘除或直肠大部切除后发病:多见于吸收面积降低所引起的腹泻。
7.餐后马上发生腹泻:多见于肠易激综合征、肠结核等。
8.餐后2~24小时发生、且团体发病:多见于食物中毒。
9.与某些特定食物相关的腹泻:多见于过敏事件。
10.腹泻与喝牛奶相关:多见于乳糖酶缺乏症。
11.忌食后腹泻终止:多见于透水性腹泻。
12.晚间或早上因腹泻而醒者:常见于肠胃器质性病变(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但有些老年人肠道功能紊乱也可早晨发生腹泻。
13.腹泻与便秘更替:多见于肠结核、肠易激综合征、直肠不完整梗塞等。
14.每日腹泻10次左右:多为炎性肠道疾病或分泌性腹泻。
15.每日腹泻10次左右但量少者:常见于急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直肠癌等。
16.每日排便量500毫升之内:多为直肠病损。
17.每日排便量超过1000mL:多为分泌性腹泻。
18.每日排便量超过3000mL:常见于霍乱胰性霍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大肠杆菌食物中毒、结肠绒毛瘤等。
19.水样大便:常见于胰性霍乱、胃泌素瘤、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20.绿色水样大便:常见于小儿肠毒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21.米汤水样大便:常见于霍乱、副霍乱。
22.血水样大便:常见于嗜盐杆菌肠炎。
23.腥臭血水样大便:常见于急性坏死性小肠炎。
24.脓血便:常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癌、血吸虫病。
25.黏液便: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绒毛瘤。
26.白陶土样便并伴有泡沫:常见于脂肪泻。
27.海水样蓝或蛋花汤样便:常见于伪膜性肠炎。
28.独特异味便:常见于各种消化不良病症。
29.伴有里急后重:常见于病在直肠。
30.小腹部痛:常见于直肠性腹泻。
31.脐周部绞痛伴肠鸣:常见于小肠性腹泻。
32.伴有高烧:常见于急性痢疾、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伤寒、淋巴瘤等。
33.伴有低烧:常见于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真菌性肠炎等。
34.伴有哮喘:常见于类癌综合症、过敏事件等。
35.伴有肌肤改变:常见于过敏事件(常有寻麻疹)、类癌综合症。胰性霍乱常有皮肤潮红;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常有结节性红斑;非热带性吸收不良综合症常有泡疹样皮炎;非热带性吸收不良综合症和Wipple病、肾上腺功能减退症常有皮肤色素沉着。
36.伴有关节炎: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Wipple病等。
37.伴有贫血:常见于肠结核、克罗恩病、Wipple病等。
38.伴有肚胀:常见于肠结核、不完全性肠梗阻、非热带性吸收不良综合症。
39.伴有显著削瘦: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肠胃恶性肿瘤消化不良综合症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分泌性腹泻等。
及时就医查验,去医院诊断病因后,根据相关的病因给予对症治疗,如是其他原发病导致的拉肚子,应服从医生的相关安排,先医治原发病,以后拉肚子自然不治而愈;若是由于饮食不当或中毒或其他原因的就需要服药或洗胃等方法治疗,切忌自行服药而长期推迟。
针对药物治疗不大见效或希望拉肚子能赶快好的,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建议下采取以下临床治疗方式减轻拉肚子病症。
艾灸疗法是运用燃烧艾柱或艾条产生炙热,刺激人体的一定部位或穴道,以达到防病的一种治疗方案。针对腹泻,艾灸疗法可以利用灸火的湿热力及其药物的作用,根据经络的传输,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看病和保健的效果。
如医治睥胃虚弱型拉肚子
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剧,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佳,吃完即胀。
选穴:神阙、天枢、腹结、足三里、脾俞、胃俞
治法:艾条灸。将艾条引燃,对准穴道,间距肌肤2~3cm施灸。每穴5分钟,每日3次。3~6次为1个疗程。
备注
艾条灸就是应用制作好的艾条(用桑皮纸将艾绒叠成圆柱型条形如烟卷状)去进行灸法操作的办法。将艾条的-端引燃,对准应灸的穴位或患部,约间距肌肤2-3cm处进行熏烤,让患者局部有温热感则无烧痛感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局部皮肤淡红为度。灸时可以将示指、中指置于施灸位置两边,以认知温度,防止烧伤。
根据掌摩腹部能够输通经气、温经散寒、促进肠蠕动、加强消化功能,有很好的止泻功效,具体做法为:用一手掌平贴于上腹,做顺时针环状摩动2—3分钟。在腹部用摩法充足按摩后,再以单手心着力于神阙穴,转动按揉,不断2—3分钟即可。
热熨疗法是把加热后的药物和物件放敷于人体某一位置而去治疗的一种外治疗法。根据热熨方式,能很快驱逐身体腹部的湿邪,益气活血,起到医治腹泻的功效。
如医治寒湿型拉肚子
症见大便清稀,或如水样,或带有白色黏液,腹疼喜暖喜按,腹胀肠鸣,口淡无味,食滞倦息,身体厚重。
葱盐袋
构成:葱白6根食盐少量酒槽1小杯
用法:涂药混和炒热,以白布包囊。将白布药包熨贴于肚脐。
表明:冷后则再炒再敷,连敷多次。
熏洗疗法是把中药煎煮后,先运用蒸汽熏蒸,待药液降温后,再用药液淋洗、漫浴全身或局部患处的一种治疗方案,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腹泻,最重要的还是药品根据经脉对机体发挥疗效,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部分健康状况和全身作用。
如医治肾阳虚衰型拉肚子
症见腹泻多发生在五更时候,俗称“五更泻”。晨起则腹疼欲泻,泻后痛减,伴腰膝酸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夜尿频作。
方1附姜汁
构成:炮姜、附子、益智仁、丁香各等份
用法:将涂药放人锅中加水煎制取汁。清洗全身。
表明:每次20分钟,每日3次。
方2胡椒水
构成:胡椒9g,艾叶15g,透骨草9g。
用法:将上药水煎取汁。洗双足。
表明:每次30分钟,1日3次,并用数日。
采取以上对策术后,为了保证病人在拉肚子以后,肠胃能早日修补,还需要通过下列饮食食疗方调养身子。
材料:苹果1个。
制法:取苹果1个洗净,连皮剁碎,加水250mL和少量食盐,煎汤。
用法:代茶饮。适用于1岁以内的儿童,超过1岁者,可吃苹果泥。
作用:生津,养血,止泻,保健助消化。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材料:茯苓粉30克,梗米60克,红枣10克,白糖适当。
制法:将红枣去核,浸泡后连水同梗米熬粥,粥成时加茯苓粉拌匀,稍煮即可。
用法:服时加白糖适当,每日2~3次。
作用:利水渗湿,健脾补中。适用于脾虚久泻,及其寒症型腹泻,大便稀薄如泡沫状、色淡、臭味少,肠鸣腹疼,或伴有发烫、鼻塞流涕等不适。
材料:白扁豆15克,山参5~10克,梗米50克。
制法:先煮扁豆,将熟时,入米熬粥;同时单煎山参取汁,粥熟时,将参汁兑入调匀即可。
用法:空腹吃,每日2次。
作用:益肾润肺,健脾止泄。适用于久泄不止,脾胃虚寒或小孩吐泻交加者。
材料:藿香6克,茯苓10克,薏苡仁10克,泽泻10克,半夏6克,淡豆豉6克,厚朴6克,白豆蔻仁3克,杏仁3克。
制法:涂药加水适当煎制,连煎2次,去渣取汁,将2次药汁合并。
用法:1日1剂。早、晚各1次,湿热内服。
作用:疏风散寒,利湿止泻。适用于寒症泻。
材料:白术12克,党参12克,茯苓12克,葛根9克,山药9克,神曲9克,扁豆9克,木香3克,甘草3克。
制法:涂药加水适当煎制,连煎2次,去渣取汁,将2次药汁合并。
用法:1日1剂。早、晚各1次,湿热内服。
作用:健脾止泻。适用于脾虚泄泻。
备注:前文所写的偏方及其服药均采集于专业医书著作,如需使用,应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开展,切勿自行服用。
上一篇 : 红薯糯米丸子可以蒸吗(红薯糯米丸子家常做法)
下一篇 : 西葫芦和香菇能一起吃吗(西葫芦和香菇能一起吃)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