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健康养生网,关注健康养生知识!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容知识 >额头长痱子一样的东西怎么回事(汗腺导管损伤和汗液溢出部位的不同)

额头长痱子一样的东西怎么回事(汗腺导管损伤和汗液溢出部位的不同)

发布时间:2024-02-21   作者:假装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摘要天气热起来后,很多人额头上会长一些小米粒疙瘩,顶端是白色,擦破后会有白色鳞屑。有些呈红色,里面有淡黄色脓液,没有疼痛感,但有时会有瘙痒的感觉,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些小米粒疙瘩是痱子吗?

额头长痱子一样的东西怎么回事(汗腺导管损伤和汗液溢出部位的不同)

可能是痱子

夏季气温高,出汗多,加上许多人前额部位有留海,汗液挥发遇阻。前额部位角质层长期被汗液预浸,导致汗腺软管口变窄或堵塞,汗腺导管内汗液储留后,因内压提高而出现裂开,外流的汗液渗入并刺激周围组织,因此会到汗孔处出现小米粒疙瘩,也就是常说的痱子。

依据汗腺软管损伤和汗液外溢部位的差异,临床上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晶形粟粒疹

又称白痱,因为汗液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汗管外溢造成。皮损为针头至针头大小的浅表性小水疱,壁薄,清澈,周围无红晕,轻擦易破,干枯后留有细微脱屑。有自限性,一般无自觉症状。

多见于高烧大量出汗、长期卧床、过多衰弱的病人。

红色粟粒疹

又称红痱,因为汗液在棘层处汗管外溢造成。急性患病,皮损为批量发生圆而尖形的针头大小的密集丘疹或丘疱疹,周边有轻度淡红。皮损消退后有轻度起屑。自觉轻微烧灼、瘙痒感。

脓包性粟粒疹

又称脓痱。多为红色粟粒疹发展而来。皮损为集中的丘疹顶部有针头大小浅表脓包。脓包内容常以无菌性或非致病性球菌。

深层粟粒疹

又称深痱,因为汗液在真皮顶层,尤其是在真皮—外皮交汇处汗管外溢造成。皮损为集中的沁色小水疱,内容清澈,不易擦伤,流汗时增大,不出汗时缩小。

当疹子泛发时,全身皮肤流汗减少或无汗,脸部、腋下、手脚会有代偿性流汗提升,可造成热带性汗闭性衰退或热衰竭,患者可发生乏力、困乏、眩晕、头痛等全身症状。

多见于严重和反复发生红色粟粒疹的病人。

可能是湿疹

湿疹是由多种里外因素引起的,发痒猛烈的一种皮肤炎反映。皮损始为多数集中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底材潮红,逐渐融合成片。

因为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部抓烂后,呈明显的点状外渗及小糜烂面,边沿不清。如继发感染,发炎更明显,可形成脓包、脓痂、皮囊炎、疖等。主动剧烈瘙痒。

好发于头面、耳背、四肢远侧、阴襄、肛周等,多对称公布。

可能是闭口粉刺

闭合性粉刺又称白头,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多因毛囊堵塞所致。典型皮损是约1mm尺寸的肤色丘疹,无明显毛囊张口。是毛囊漏斗部被角质层细胞沉积、阻塞,角质物和皮脂充塞其中,产生的白色角质物丘疹。

好发于脸部、前额或颈部,一般为对称遍布,两边多少不定,无自觉症状。天气炎热、油脂分泌旺盛时,闭口粉刺会增多,甚至泛红灌脓。

申明:本站内容仅做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