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选穴:正坐或仰卧,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选穴;或在头部正中凹处选穴。
入针方位:沿皮下往后斜刺,与头发成45°。
入针深层:针0.1-0.3寸,或针刺0.5-0.8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9壮,或温和灸5-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位:一般有胀,重,痛感,痛在周围。
百会位居巅顶,为诸阳之会,有清热通窍,益脑安神,平肝熄风,回阳固脱,升阳举陷的功效,以升为主,当代常用于治疗头疼,眩晕,中风,闹心,惊悸,健忘,失眠,颠狂,脏躁,破伤风,急惊风,脱肛,阴挺,崩漏等症。
肌肤-人体脂肪-帽状腱膜-腱膜下松散组织。布有枕大神经,额神经的分支和左,右颞浅动,静脉及枕动,静脉的吻合网。
1.配风池,劳宫,丰隆,涌泉,针刺泻法,熄风豁痰,开窍醒神,治疗风痰闭阻当中风闭证。
2.配风池,水沟,鸠尾,丰隆,太冲,针刺泻法,熄风化痰,治疗风痰阻络之癫痫。
3.配长强,关元,足三里,承山,针刺补法,灸关元,益气固脱,治疗气虚脱肛,脱位不疼,少气懒言等。
4.配气海,维道,回归,足三里,针刺补法,灸气海,滋补性子,益气升阳,治疗脾虚阴挺。
5.配命门,关元,天枢,足三里,针刺补法,灸命门,关元,温中补虚,升阳举陷,治疗脾肾阳虚之久泻久痢。
6.配关元,气海,针刺补法,重灸,养血回阳固脱,治疗元气暴脱当中风脱症,中气下陷之气厥。
7.配风池,印堂,曲池,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散热,治疗风热头疼,鼻塞,目赤肿痛等。
8.配风府,天柱,上星,列缺,针刺泻法,疏风散寒,通窍止痛,治疗外感风寒之头疼,项强,鼻塞,鼻鼽等。
9.配阴陵泉,足三里,丰隆,针刺泻法,祛风散邪,与立利湿,治疗风湿或痰浊头疼,眩晕等。
10.配风池,复溜,行间,针刺补泻兼施,平肝潜阳,息风清脑,治疗肝阳上亢之头疼,眩晕等。
11.配合谷,足三里,三阴交,针刺补法,补益气血,治疗气血两亏之头疼,眩晕等。
12.配肾俞,复溜,太溪,针刺补法,补益肾精,治疗肾精亏虚之头疼,眩晕,耳呜等。
1.施针者入针时手法要轻重适当,针头可往前,后,左,右平刺。
2.得气后不宜用劲提插和捻转。
3.因本穴肌肤组织中有丰富的纤维束和血管,针头进到此层时有一定的组里,而且易伤到血管而致流血,因此退针后应该用干棉球按片刻,防止流血。
4.对高血压且血压不稳定有动脉硬化的患者,尤其是有中风史者,可暂勿针刺,待血压稳定后,再施针灸疗,以免造成严重的意外事件。
上一篇 : 当归粉怎么吃效果好(当归粉的功效与作用)
下一篇 : 栀子功效与作用(栀子功效与作用治疗失眠吗)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