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外侧凹处。
简单选穴:先找到太溪穴,在其穴直下2横指处就是。
有胫后动脉跟内侧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胫神经的跟骨里侧神经。
类属:水泉穴道足少阳神经郄穴。
作用:滋阴清热,调养冲任,清利下焦。
作用机理:水泉属肾经,位于内踝后下方,为肾经郄穴,是肾经之气血深聚之处。肾为水脏,主水,故本穴有滋阴清热,清利下焦的功效;胞脉系于肾,冲任二脉皆源于胞中,“冲为血海,任主胞脉”,冲任二脉的功效必须在肾精充沛,肾气充足的情形下,才能正常发挥,若肾中元精虚损,冲任二脉失衡,则妇女可患月经失调,痛经,停经等。本穴根据补肾气,滋肾阴,护肾精,而调冲任,治疗各种月经病,及胞脉孱弱,系胞无力的阴挺。肾经“贯脊属肾,络膀光”,故本穴也有清利下焦湿热,通调下焦经气的功效;肾主水,在眼为水轮,属瞳仁,若肾水亏乏则两目昏花,本穴根据滋肾阴,益肾精,以治疗肾虚所致首领虚损的头昏目花,并循经医治骨失所养的足跟痛等。
月经病可配三阴交,气穴;阴挺可配百会,回归,大敦;下焦湿热可配次髎,曲泉,阴谷;头晕眼花可配肾俞,风池,百会。
手指弯曲,用之关节处揉按本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能缓解月经失调,痛经,还可医治夜尿症。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