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健康养生网,关注健康养生知识!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宝宝出生9天呼吸急促(除了呼吸急促新生宝宝这14种异常多半不是病)

宝宝出生9天呼吸急促(除了呼吸急促新生宝宝这14种异常多半不是病)

发布时间:2023-05-30   作者:幽冥彼岸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摘要细心的妈妈们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可能就发现了新生宝宝的呼吸有些急促,有时还伴有呼哧呼哧的的声音,有的时候宝宝呼吸又会短暂性的停止,那么像这种现象正常吗?宝宝出生9天呼吸急促要怎么处理好呢?

宝宝出生9天呼吸急促(除了呼吸急促新生宝宝这14种异常多半不是病)

短暂性的呼吸急促:正常现象

宝宝出世才9天,其肺脏发育还未健全,每次呼气与吸气量均小,不足以满足身体的需要,因此呼吸频率较快,发生短暂性的呼吸急促,一般呼吸频率1分钟大概在40次左右,有些新生儿也可能高达80次,这些都属于正常的新生宝宝生理现象,家长可不用担心。

备注:如宝宝担心、干咳、哭闹或气愤也会使宝宝呼吸急促。

持续的呼吸急促:病症造成

1、肺炎

宝宝如身患肺炎时,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使呼吸膜变厚和下呼吸道堵塞,因此会引起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阻碍,造成宝宝发生气短、呼吸和心率加快等临床表现,因此数呼吸针对初期鉴别肺炎、判断病况很有帮助。

怎么判断:患上肺炎的宝宝,除了呼吸急促艰难外,还会伴随吸气时肋骨与肋骨之间、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发生凹陷,同时还可伴随鼻翼扇动、口唇发绀等不适。

2、先天结构异常

宝宝出世9天睡觉时总是呼吸急促也可能与先天结构异常相关,若因血管结构异常,压迫到呼吸道,使食管堵塞;或者气管先天异常。有些身患先天心脏病的宝宝,O2不能正常提供,只能靠喘气来提高体内含氧量,因此发生呼吸急促的现象。

3、喉头水肿所致

婴儿睡觉呼吸急促也可能是喉头水肿引起的,这是一种急性、过敏的声带水肿,多半是因为海鲜、药品引起的,喂母乳的妈妈注意近期是否吃易过敏的食物。

4、早产儿呼吸道窘迫症

假如宝宝是34周之内出世的,那么肺部的发育可能都还没完善,就有可能出现呼吸急促的现象,这其实就是早产儿呼吸道窘迫症,最好请医生解决。

宝宝出世9天呼吸急促怎么办

宝宝出世9天有呼吸急促的病症,父母不要惊慌,可按照下面的步骤来予以处理:

第1步:测算呼吸频率

许多家长见到宝宝呼吸太快,就感觉异常,可事实上多数宝宝偶尔呼吸太快是正常现象,最先父母要准确测算宝宝的呼吸频率,看宝宝是否真的有呼吸显著增快的现象。

怎么计算宝宝呼吸是否紧促

1.测算频次:以2次以上为宜。

2.计算时间:1分钟,在宝宝清静时长,不在哭闹、喝奶或刚吃奶后数,不然有误。

3.计算方式:父母数宝宝呼吸时以一次呼吸为一次,即一吸一呼算一次,不能算2次,因为宝宝以腹式呼吸为主,父母数频次时观查宝宝腹部运动次数数出的呼吸频次会更准确。

4.测算根据:正常呼吸频次在40—45次每分钟,如宝宝每分钟呼吸频次大于等于60次,即是呼吸急促。

第2步:正常现象解决

1.假如正在喂奶的话,那么要终止喂奶,观查小孩反应,看下自己的抱姿是否正确,注意宝宝喝奶速度是否正常,自己的出奶量是否太多了,假如是出奶量太多的话,可用两指夹着,这可以操纵妈妈乳汁分泌,更有助于宝宝允吸。

2.如果因为呼吸急促发生呛奶,一定要将宝宝立起来,别把宝宝放平,而且轻轻地拍宝宝的后背。

3.假如宝宝在睡觉时呼吸急促,尽量保持周边气体的清新,假如有必要的话,还要及时的实行人力呼吸,制氧等,要尽量的防止会引起宝宝呼吸暂停动作。

4.假如宝宝是早产儿或肺脏发育较差的宝宝因缺氧而脸色发青时,可以刺激宝宝抽泣,促进肺泡张开,提升换气量。

第3步:就诊解决

通常情况下要不是病症引起的宝宝的呼吸急促的话,那么通过这种调养就行了,但如果是病症性引起的宝宝呼吸急促,而且伴随面色苍白、干咳、发烧、喉鸣等病症的话,那么最好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做有关检查诊断,随后尽早医治。

怎样避免新生宝宝呼吸急促

1.宝宝呼吸急促,也可能是鼻子有异物阻塞,一定要及时清洗干净。

2.要确保室内空气流通,给宝宝营造一个舒心的空间确保呼吸顺畅。

3.宝宝睡觉时,被子不要盖得过厚,衣服也不宜穿的太多,以防挤压宝宝呼吸。

4.不能让宝宝趴着睡觉,这样的睡姿会使宝宝容易呼吸急促。

5.妈妈要尽可能地哺喂母乳,给宝宝提供自然的抗体来源,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并减少过敏病的发生,防止宝宝因过敏而呼吸急促。

除了呼吸急促新生宝宝这14种异常多半不是病

1、身体蜷曲

出生前因为子宫内的空间限制,胎儿的动作大多是头向胸,双手紧抱于胸口,腿蜷曲、手掌紧握的姿势。出世后面、颈、躯体及四肢会慢慢伸展开来,因此宝宝出生后常有小腿轻微弯折、双足内翻、双臂轻微外转、双手握拳,或四肢弯曲等情况。

注意

除非宝宝的大脑或神经发育有问题,不然只需等神经系统的操纵慢慢由粗动作进展到细腻动作后,这些情况都会自然纠正。

2、打喷涕

新生儿偶尔打喷嚏并非感冒的现象,由于新生儿鼻孔血液运作较充沛,鼻孔小且短,如有外部的细微物质如棉花、绒毛或尘埃等便会损伤鼻粘膜造成打喷涕,这可以说是宝宝取代拿手自主清理鼻腔的一种方式。

注意

突然碰到冷空气也会打喷涕,除非宝宝早已流鼻水了,不然父母可以不必担心,也不用让宝宝动辄服食感冒药。

3、体重下降

新生儿在出世一周后体重通常会缓解,这是因为宝宝的进食量还没有形成规律,加上每日排出的大小便、呼吸代谢及由肌肤排出人眼看不出水分等,造成体重在出生后前3~4天会减轻。缓解的量可能高达出生时体重的10%,但是随着宝宝慢慢地适应,到了第8、9天这些遗失的体重便会补回来。

注意

若10天后仍未修复的话,就应当就诊另择原因。

4、惊跳

新生儿常在入眠以后部分肌肉会有抽搐的现象,尤其手指或脚趾会轻轻地晃动,或者遭受轻微刺激如强光、声音或振动等,表现出双手往上张开,很快又取回,有时还会随着哭闹的“惊跳”反映。这是因为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所致。这时,只要妈妈拿手轻轻按着宝宝人体的任何一个位置,就可以让他平静下来。

注意

假如宝宝出现双眼凝望、震颤,或持续眨眼,口部反复的做咬合、允吸动作、呼吸不均匀、皮肤青紫,脸部肌肉抽动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5、打嗝

新生儿打嗝是极其常见的现象,因为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还没健全,因此打嗝、放屁次数都较成人来的多。

注意

若家里的宝宝持续地打嗝一段时间,能够喂宝宝喝一些温水,以缓解打嗝。

6、下颌颤动

因为新生儿神经系统并未发育彻底,因此抑止作用较差,常有下颌不自主抖动的现象,父母可以不必担心。

注意

但要是寒冷季节,则需要注意宝宝的下巴颤动是否为保暖不够的原因。此外,如有随着其他的病症,有可能是病征之一。

7、溢奶

宝宝在出生3个月间,贲门肌肉并未发育完善,这时的贲门就像是一个还不能很好操纵收缩的瓶口,并且新生儿的胃容量也较小,因此容易引起胃内的奶汁逆流,因此,在出生后几个月内,部分宝宝都会外溢或多或少奶,特别是在喂奶后、哭闹好动或轻拍宝宝背部的时候。所以当妈妈喂完宝宝后,用手轻拍他的后背2~3分钟,待宝宝打嗝。防止宝宝过多哭闹或者采右侧卧位睡姿,也能够减少溢奶的现象。

注意

溢出的母乳一般是白色,而且是从嘴巴慢慢地流出,若奶水是强力喷射出来的、吐出量许多,或者吐出含有胆液物质时就不是正常现象了。

8、眼睛斜视

斜视也就是双眼目光挪动不能融洽,一般而言,新生儿初期目光并未固定,看上去有点斗鸡眼,并且眼部的肌肉调节不良,常有短暂性的斜视,属于一种生理现象,又称为假性斜视。尤其好发于脸形宽敞、鼻梁扁平的宝宝,父母能够在家里自行观察。

注意

若遭受光照时,宝宝双眼的眼瞳反光点位置是一致的,即是假性斜视,并不需要医治解决。不然,便需经过医生确诊后手术矫正。

9、女婴阴道流血

女宝宝在出生后1周内,常常可以见到阴道有些许的血性分泌物或粘液,如同白带和月经一样,实际上,那是因为胎儿阶段在母体内受到雌激素的影响,而出生后宝宝体内的雌激素便大幅下降,使孑宫及阴道上皮组织脱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10、马牙

新生儿的齿龈边沿或在上颌中线周边,经常有一点一点的奶白色颗粒,表面光洁,为数不一。少的话可能1~2颗,多的话可能有数十颗,这是因为当胚胎发育6周时,口腔粘膜上皮细胞逐渐变厚产生牙板,为牙发育最原始组织。在牙板上细胞继续增长,每过一段距离形成一个牙蕾并发育成牙胚,便于未来能够形成牙。当牙胚发育到一个阶段便会粉碎破裂并被推到牙床表面,即大家俗称的“马牙”或“板牙”。

注意

一般在两周上下就可以自行吸收,不能用针去挑或拿布擦,以防损害粘膜,造成感染。

11、乳房增大

母亲怀孕时体内雌激素与催乳素等含量日益增多,到分娩前达最高点,这些激素作用在于推动母体的乳房发育和奶水分泌,而胎儿在孕妈内通过胎盘也受到这些激素影响,因此无论男宝宝或女宝宝的乳房都要稍微凸起,有的甚至会分泌少量乳汁,俗称“新生儿乳”。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不需任何的治疗。在胎儿离开母体后,来自孕妈激素刺激消退,乳房也会自然平整。

注意

父母无需刻意的去挤压宝宝乳头,以免造成感染。

12、体温起伏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并未发育得像成人一样健全,因此调节功能不好,体温的波动也较大。体会到凉爽时,新生儿不会像成人一样发抖,他只好依靠一种称为棕色脂肪物质来产生热能,且新生儿的体表面积较大(依照体重比例测算),人体脂肪又薄,因此衣服穿少了可能体温过低,穿多了还可能引起短暂性的轻微发烧。因此,要保持新生儿体温正常,应让新生儿处在通风及温度适中的环境内。

注意

如有轻度的发烧,能让宝宝多喝点水、注意衣服宽松舒服,过1小时再测量宝宝的体温。一般以测量肛温最为精确。

13、肤色转变频繁

新生儿的血管伸缩功能和末梢循环并未完善,因此肤色的转变十分频繁。天冷时手脚会稍微有点变紫,而抽泣时则会满脸通红,有时甚至会因为睡眠的姿势关联,身体两侧或上下身也会出现不同的肤色,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若新生儿出生后2~3天皮肤变黄,但过7~10天后就逐渐消散,则为生理性黄疸,父母无需太过担心。

注意

若为出生后24小时内发生皮肤变黄,且快速加剧,有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必须送医就医。

14、脱皮

绝大多数的新生宝宝都有脱皮的现象,无论是轻微白屑,或是像蛇一样的脱皮,只需宝宝饮食、睡眠都没问题便是正常现象。脱皮是由于新生儿肌肤顶部的角质层发育不完整,容易脱落。此外,新生儿连接表皮和真皮的基底膜并不发达,使表皮和真皮连接不够紧密,导致外皮脱落机遇增加。这种脱皮的现象全身位置都有有可能出现,但以四肢、耳背比较明显,只需于洗澡时使其自然脱落即可,不必特别的采用保障措施或强制将脱皮撕掉。

注意

若脱皮合并肿胀或水泡等其它病症,则可能为病征,必须就医。


申明:本站内容仅做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