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健康养生网,关注健康养生知识!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女)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女)

发布时间:2023-04-25   作者:柠檬绿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摘要拔罐是常见的保健、养生方法,那么对于拔罐来说,常见的12个穴位示意图具体位置在哪里呢?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女)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

神阙穴:生命之根蒂

位置:在脐中间,脐中间。

功效: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主治泄痢,绕脐腹疼,脱肛,五淋,妇女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肾俞穴:益肾助阳要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取定穴道时,一般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人体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上下二指宽处。

功效:此穴的主治病症为:腰疼、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呜、精力减退等。

大椎穴:头领一身气血

位置: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定穴道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处。若凸起骨不太明显,让病人活动颈部,不动的关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对齐。

功效:养血壮阳。主治热症,疟疾,干咳,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颠狂痫证,五劳亏虚,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合谷穴:镇惊安神、调气止痛

位置:在手臂,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到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功效:主治发烫,头疼,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疼痛,齿痛,失聪,面肿,口眼斜,中风口噤,热症无汗,多汗,解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

涌泉穴:引火下行好养生

位置:在足底端,蜷足时足前部凹处,约当脚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前1/3与后2/3交点上。

功效:排热生气。主治肺系病症,大便难,小便不畅,奔豚气。

足三里:滋补身体胜吃老母鸡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部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功效:燥化脾湿,生发胃气。主治胃肠病证,腿部痿痹,神智病,普外疾病,虚损诸证。

三阴交:赶走妇科病

位置: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里侧缘后才。

功效: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里侧缘后际。

内关穴:心脏的保护伞

位置:在上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筋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功效: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当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率不齐、胃病、癔病等。

百会穴:缓解疲劳要穴

位置: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上正中。

功效:通窍醒脑、回阳固脱。主治头疼、眼花、鼻塞、耳呜、中风、失语、脱肛、阴挺、久泻久痢等。

中脘穴

位置:选穴时,可采取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身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实际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因此穴。

功效:此穴的主治病症为:消化道疾病,如肚胀、腹泻、腹疼、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

关元穴

位置:其位于脐下三寸处。

功效:有培元固本、滋补下焦之功,主要通过调理内分泌,从而达到医治生殖系统疾病的效果。

阳陵泉

位置: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处。

功效:中风偏瘫,腿部痿痹,麻木,膝膑肿疼,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

须把握的8种拔罐方式

根据不同病症和不同病症,可选择不同的拔罐方式,一般来说有如下8种。

单罐疗法

用以病变范畴较小的疾病和压痛点。可按病中耽穴变或压疼的范畴尺寸,采用适度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冈上肌肌腱炎在肩髑穴拔罐等。

多罐疗法

用以病变范畴非常广泛的病症。可按病变部位的解剖形状等状况,酌量吸拔多个甚至数十个部位。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的位置成排序吸拔多个火罐,称为“排罐法”。治疗一些内脏或器官的淤血时,可按脏器的解剖部位的范畴在相应的表皮部位纵横并排吸咐几个罐子开展拔罐医治。

闪罐疗法

罐子吸上后,马上取出,反复吸拔数次,至皮肤潮红才行。多用于部分皮肤麻木或功能减退的虚证病案。

留罐疗法

拔罐后,留设一定的时间,一般留设5~15分钟。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天及皮肤菲薄处,留罐时间不宜过多,以防损害皮肤。

推罐疗法

又称走罐疗法,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富的部位,如腰部、大腿等部位。先在罐口涂一些润滑脂,待罐吸上后,以手握紧罐底,稍倾斜,即后半侧切实,前半侧略提到,慢慢往前促进,那么在皮肤表层左右或上下往返推拉挪动多次,至皮肤潮红才行。

留针拔罐疗法

先在有关的部位实施针刺,待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后,将针留到原处,再用针刺处为核心,拔上火罐。如果与药罐融合,称为“针药罐”,多用于风湿。

刺络拔罐疗法

用3三棱针、陶瓷片、粗毫针、小眉刀、皮肤针、滚刺筒等,先按病变部位大小和流血规定,按刺血祛戳破小血管,随后拔以火罐,可以加强刺血法的效果。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挫伤、神经性皮炎、皮肤发痒、丹毒、精神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灸罐疗法

吸拔罐,留罐10分钟,起罐完用艾条引燃温灸各穴10分钟,以皮肤有温热感为宜。

拔罐后的注意事项

1.假如采用的是火罐,拔罐前要用镊子夹持1一2个棉球沾取乙醇。注意酒精棉球取出时要把棉球依靠酒精瓶壁挤压去多余乙醇,防止操作过程中引燃的酒精棉球烧伤皮肤。

2.应用火罐还要把握好火苗在罐里停留的时间。时间太长,罐口温度太高,容易烧伤病人:时间过短,罐里气体较多,罐子不容易吸起皮肤,或是尽管吸住了3是能量较小。最好的办法是火苗进罐直进直出,无需滞留,然后迅速将罐子扣在皮肤上。

3.拔罐时间别太长或是过短,一般15分钟为宜。时间太短效果不会好,时间太长则会吸出水疱或血疱。假如皮肤较敏感者,一旦发现皮肤血肿,应停止。

4.帮助拔罐的亲人时刻要注意拔罐者皮肤转变,特别是后背。

5.起罐时,不能强力硬拔。应一手抓住罐子,一手指按住罐口边缘的皮肤,待罐里放人少量气体后,柔和起罐。

6.起罐后,需及时穿好衣服,搞好保暖。拔罐后1小时内,不宜洗澡。并且也不要马上到户外运动,以防再次见风受凉。

7.拔罐前不宜空腹或吃太饱。饮食后,最好1小时后才拔罐。

8.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有大血管的地区,皮肤过敏、浮肿或是溃烂的区域,也不能拔罐,孕妇的腰底和腹部也严禁拔罐,防止小产。

申明:本站内容仅做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